罗山中学扎实推进课改工作,优化四学课堂模式
我校课改已经走到了第五个年头,过去,可谓是轰轰烈烈、高调前行,为了是借助外力促改革,大有箭在弦上之势。而如今我们稳扎稳打、低调前行,为了是增强内功促消化。如今的课改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的特征。
总特征:“四学” (导学、自学、互学和测学)课堂改革常态化。课改不是一阵风,而是扎根罗中的四季风,它是每位罗中教师不懈的追求,也体现了我校五年课改所积淀的自信与成熟。主要体现在以下“四化”建设:
一、“四学”模式个性化。
过去几年,部分教师的课堂过于模式化,散失了学科的课堂灵魂和教师的个性魅力。如今,我们提倡教师的个性优势与“四学”课堂的基本模式相结合,既不失课堂的有效性也不失学科的灵魂。
二、小组建设常规化。
今年初一年的新生并没有停课进行课改培训和小组建设,而是把小组的建设分解到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去,多数班主任已具备了足够的能力与经验来建设小组并开展小组的活动。
三、组长培训系统化。
10月中下旬,初一年进行了四场课改培训,分别是大组长和语数英学科组长培训,培训是相关处室和教研组牵头,年段承办,年段长和语数英备课组长分别承担了这次培训任务。
四、课改问题课题化。
随着课改的深入,教育教学中所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问题即话题,而有的话题便提升为大家深入研究的各级课题,如:2013年由我校教研室所主持的晋江市立项的课题《基于“四学模式”下的导学案编写及有效使用行动研究》,2014年3月由蔡碧梅老师所主持的泉州市立项的课题《初三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的探究》,2015年8月由黄旭升副校长所主持的通过省级立项的课题《微课与“四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整合应用研究》等等。
下一篇:加强校际交流,共享课改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