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游菲律宾,三看马尼拉——2016年菲律宾罗山中学校友会换届庆典
源于菲律宾罗山中学校友会换届庆典的热情邀约,我于2010年11月及2016年11月先后两次到千岛之国菲律宾的首都马尼拉参观交流。
短暂的参观交流,却留下深刻的感受。感受到不少异国风情,感受到菲律宾华人源远流长的菲华情谊,更感受到菲律宾罗山中学校友会情深意切的母校罗中情结。
六年前,第一次到菲岛首都马尼拉,也是自己人生第一次出国旅行。怀着好奇之心,在夜色朦胧中,坐着宁波学长的车,穿行在拥挤的街道。看到川流不息的车流,多数以日系车本田、丰田为主,欧系车辆难得一见,夹杂着很多有本土特色五彩斑斓的改造车辆,偶尔也夹杂着几辆观光马车;
笔直平坦的大道上,没有立交桥,也没有交汇车的转盘,只有红绿灯,导致车行缓慢。庆幸的是没有加塞,也没有太多刺耳的车鸣声。缓慢有序的行车是菲岛交通的真实写照。
感受到热带岛国闷热的气温,穿T恤、着拖鞋是基本的着装配备,由此,似乎可以省掉许多打扮的时间和着装的开支。穷苦人家更是袒胸露乳,天然着装,一身清凉。许多流浪小孩,干脆一丝不挂,逍遥自在。即使深夜时分,空气也是很燥热,一点湿气也没有,街头公园成为流浪汉的归宿地,路边小店也时有卷成一团,安然入睡的流浪小孩。
一晃六年,2016年11月10日再次应邀组团参加菲律宾罗山中学校友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及换届系列活动。
不变的是菲岛风情与校友们情谊,变化的是自己的心境。少了一份好奇,多了一份思索。为了更好促进母校罗山中学与菲律宾校友沟通交流,为建校60周年华诞做好前期铺垫。这次家乡庆贺团一行共有52名,除了母校教师代表5人外,还包括各届校友代表、老教师代表以及侨联侨眷代表等。
菲律宾罗山中学校友会的深情厚谊从接风欢迎宴请开始。庆典宴会到欢送宴席,除了早上吃酒店的自助餐,其他的都是菲律宾校友的宴请,这其中有原会长陈宁波的欢迎会,现任王金盾会长的欢送会,还有菲律宾梧桐同乡会,社店同乡会以及菲律宾罗山各乡联谊会的宴请,宾客言欢,觥筹交错,其乐融融,岂是三言两语可以表达的。怪不得,在惜别晚会上,王金藤老校长说“感谢菲律宾校友们的热情款待,在这里吃的多,睡得少,特别开心……”一番肺腑之言让新老校友倍感温暖。
拜访菲律宾校友联是庆典活动的前奏,成立于1997年5月的菲律宾校友联由祖国大陆(福建闽南地区为主)各校友会36家组成,菲律宾罗山中学校友会是主要发起单位之一。在创会会长王亚伦的带领和感召下,菲律宾罗山中学校友会先后十任会长齐心协力,薪火相传,会员众多,会务昌盛,成效显著,实力卓著,成为菲律宾校友联合会中堪称翘楚的会员单位。其中,陈晓钧学长还入选校友联第五届主席职务,领导有方,深受各方好评。在校友联风采墙,感受到各侨联风采,许多侨联爱国爱乡,捐资兴学的慈行善举如雷贯耳。在宾主座谈会上,我以感恩之心表感怀之言,引人侧耳。炎黄子孙,一脉相承,同根同源同梦想,这也是菲华情谊的延续与升华。
庆典盛会借菲律宾中国商会会长、乡贤王长沙的金海湾鲍翅海鲜大酒店举行,金碧辉煌,高朋满座。大会主席陈宁波学长致辞,新届会长王金盾先生宣誓就职,移交印信,监誓员李天增乡贤训诲,主讲人王长沙乡贤演讲,颁赠纪念盾牌,捐献校友舞蹈组活动基金,颁发第五届校友联杯羽毛球优胜者奖金等。庆典盛会携联欢晚会,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宾主尽欢。
第二天,前往菲律宾华人历史博物馆参观。在这里,用实物展示,图片说明,文字介绍,媒体播放等,立体又全方位展示近四百多年来,一代代华人华侨在异国他乡筚路蓝缕,节衣缩食、艰难创业的辛酸史;这也是一部新老华人华侨勤劳持家,艰苦磨砺的成长史;是一首用“赈灾”“救火”“义诊”慈行善举融入当地,反馈菲岛的协奏曲,更是一首爱国爱乡,用捐资兴学,修桥造路等回报祖国的交响曲。参观后的感慨万千与祖国不断走向繁荣富强的自豪像两股交叉的河流在心中激荡。80年代初到菲律宾创业发展的校友陈锦萍学长更是感同身受,他说“祖国的不断强大让我们海外华侨在菲律宾更有地位了。”
由此,跳出中国看中国,才会更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发展与繁荣。祖国,也许就是你整体骂着他,又不允许别人说他坏话的那个国家。
一看马尼拉的国家发展。因为国家体制不一样,菲律宾虽然作为一个所谓的民主国家,缺乏足够强大的管理机制,国家没有足够强大的财力保障导致公共设施投入乏力。
作为首都城市,没有公交车,没有天桥,没有公共自行车,更不用说地下铁路等公共设施了。因为没有枪支管制,警察可以配枪执行公务,民众也可以申请配置枪支。如此松散的枪支管理与祖国大陆形成极大的反差,虽然没有像美国一样枪支泛滥,难免在心里忐忑不安。个别因警匪勾结绑架华人华侨与游客的事件就根深蒂固在民间口口相传者。
关于枪支泛滥,警匪勾结的故事,不得不提到我们校友会中的一个传奇人物—柯碧娥学姐。她80年代中期只身漂洋过海到菲岛谋生,从事过餐馆经营、服装批发。90年代初期,只身到黎刹开荒建鸡舍养鸡,开启了养殖业创业之路。近三十年来,自有农场有山坡、土地近6000亩,有7个分农场,从养殖蛋鸡到养猪养鳄鱼,成为菲律宾乃至亚洲的鳄鱼养殖大户。她以惊人的毅力与勤劳的本色在菲律宾这块上帝特别眷顾的土地耕耘着。在艰难的创业过程中,低调不张扬是她的底色,却被有军警背景的黑社会绑架过,其中的惊心动魄绝非三言两语可以描述的,幸亏她的机制周旋和菲华社会的善良正义之士的营救,终于化险为夷。她任劳任怨辛勤耕耘的本质铸就了茁壮成长的养殖事业,她聪明睿智不屈不挠的奋斗成就了一段菲华社会的传奇历史。她是菲岛神话,传奇女王,华侨荣光,母校骄傲。
倘若菲律宾国家土地不是私有化,而是国民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是否满山遍野的荒地会长满庄稼,会果实累累呢?这是两次到菲律宾都有的疑惑与思考。因为菲律宾这地方真的是上帝特别眷顾的好地方,土地肥沃,(火山土为主),阳光明媚,日照充足,雨水充沛,是非常适合大规模种植水稻,发展热带水果农场的好地方。当我们驱车去观光旅行时,满眼看到的只是自然生长的花草树木,虽然郁郁葱葱,也无法给菲律宾人民带给更多的财富啊!
二看马尼拉的国民素质。自然达观,知足常乐是我们华人社会对菲律宾人的基本评价。在短短几天有限接触中,我也颇有同感,从他们发自内心自然的微笑中,从他们横穿马路不急不慢中,从他们做事不温不火中,也从他们车让人,不加塞,少鸣喇叭等生活细节中感受到。
当我要把“穷而不卑,知足常乐”菲岛国民素养标签封存到记忆库里。在即将登机回国的一段插曲,让我有所改变。插叙一泡尿的小故事:当我因为内急,匆匆小跑往标志明显的厕所,两名扫地的小伙子友好微笑向我招手致意,可以上那边的洗手间,一股暖流荡漾在我心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一泡尿之后,当我转身要离去之际,“小费”“小费”掂着大拇指与食指,露出狡黠的眼光,嘴巴念念有词。我一时反应不过来,拍遭遇抢劫,急匆匆逃出洗手间,从钱包里掏出一张100元的菲币,甩给他们,然后逃之夭夭。背后留下一串他们开心的笑声。我对他们国民素质的印象也从此大打折扣。
三看菲华情谊,母校情缘。自罗中高中79届校友联谊活动特邀国内各届校友参与联谊的上下届活动后,罗中校友联谊活动不断升温,如火如荼开展着。菲律宾校友会换届首创特邀各届校友代表前往庆贺观光更是把罗中国内外校友代表的互动联谊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尤其是借助微信时代的图像传播,制作电子相册等,更是没有时空限制,图文并茂传播了菲国美景美图,分享了久别重逢的好心情,聚集了同窗深情厚谊的正能量。
结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除了认识校友会各届新老会长,副会长及热心的陈锦萍学长等一大批老朋友之外,我还重新结识了新近加入校友会的秘书长陈少群(06届文春班)陈清洁副会长(96届乾隆班)陈永忠等,重逢了98届学生柯增添等,95届2班弟子柯志雄更是我菲律宾之行温暖的回忆,与他一别已经二十多年了,我只当过他半年班主任,依稀还记得这位有情有义的弟子在二十多年前从菲律宾给我的一封长信。他不仅给我买了治咳嗽的特效药,还专程驱车一个多小时陪我们一起玩,他的到来,成为我最暖心的美景了。也忘不了,曾经的好同事金锻驱车近5小时,横跨两个省份来参加庆典活动的短暂叙旧言谈。
满载快乐与温暖回忆的菲律宾之行已经划上圆满的句号,其中的参观与思考就是一个个的感叹号,轻松愉悦的交流就是无数的省略号而母校情缘,菲华情谊就是一直在路上的逗号。
愿一脉相承的菲律宾校友会与母校情缘山高水长;愿同根同源的罗山中学校友总会与菲律宾罗山中学校友会齐头并进,比翼双飞,助力母校建设发展:愿与罗山中学源远流长的罗山、灵源、新塘各乡联谊会与罗山中学友谊之花灿烂绽放;愿菲律宾校友联谊会与罗中中学校友联继往开来再创辉煌。愿所有校友幸福安康,家庭幸福,事业兴旺,饮水思源,知恩图报,回馈社会,回报母校。